朱小南治子悬案
曹某,21岁,已婚。
初诊:1959年12月。怀孕8个月,因气恼而气机上逆,胸胁间有气团壅塞,一度昏厥。今患者自揉胸部,据述前日气塞而昏厥,苏醒后,胸胁闷胀,恶心呕吐,现心烦口燥,腰背酸楚,不思饮食,似有异物阻塞,异常难受。按脉滑数,舌苔黄腻。证系气郁使然,首先宜心情宽畅。
苏梗、白术、陈皮、白芍各6克,合欢皮9克,带壳砂仁2.4克(后下),淡子芩9克,钩藤12克(后下),杜仲、续断、姜竹茹各9克。二剂。
复诊:情绪较佳,面貌已无苦闷之象,服药颇见功效,呕逆已停,胸脘闷胀亦痿,现胃口似稍开,略能饮食,稍感腰酸和胎动,其他无所苦。按脉亦不若上次之数,舌苔由黄腻而变为薄黄,症已大好,宗原意续予宽胸健脾、解郁安胎以善其后。苏梗6克,合欢皮、白芍各9克,代代花2.4克,带壳砂仁4.5克(后下),白术、陈皮各6克,钩藤12克(后下),菟丝子、覆盆子、茯苓各9克。
《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·朱小南医案》
《医学入门》曰:“胸膈胀满疼痛,谓之子悬”。即妊娠胸胁胀满,甚或喘急,烦躁不安者,称为“子悬”,亦名“胎上逼心”。妊娠期,冲脉气血旺盛,冲气上逆之势潜在,本案又因气恼而肝气上逆,加重气逆而不降,发为子悬。如《医学心悟》:子悬者,胎上迫也。胎气上逆,紧塞于胸次之间,名日子悬。其症由于恚怒伤肝者居多。脾胃气壅,升降失调,故胸胁闷胀,恶心呕吐,不思饮食;胎气上逆迫肺,则气塞不畅,胸中似有异物感;腰背酸楚为肾虚之兆;脉滑数,苔黄腻为有热之象。
治宜宽胸理气,还须固肾清热安胎。方中苏梗、陈皮、合欢皮宽胸理气,白术、砂仁健脾和胃,白芍、钩藤养血柔肝,淡子芩、姜竹茹清热除烦,杜仲、续断固肾安胎。服后呕逆停,诸症减,后继加以菟丝子、覆盆子防胎动不安之变。本案肝脾肾三脏同治,勿一味降气;加以升气固肾之药,未一味疏肝;佐以养血柔肝而固本。充分体现了标本兼治,防病于未然的原则。